第99章 魔鬼教官苏烈
作品:《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之所以选这五种阵法,自然是有考据的。
鹤翼阵是古代战争的常用阵形,不用猜也知道这是根据战争实际一定会发展出来的阵法。
因此这是一种专供包围敌军时所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强的部队骑兵为多,当敌人后方有己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阵型。
鱼鳞阵则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
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地区,请注意,鱼鳞跟锥形阵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形阵更为宽阔,而且鱼鳞阵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部队一样是很密集的。
这样的排列就造成跟锥形阵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鱼鳞阵却可以进行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但鱼鳞跟鹤翼阵都是“文雅式阵形”。
也就是主将不用辛辛苦苦地冲在前面亲自带头进行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进行指挥和调整,但是鱼鳞阵的防守力很弱,如果被人从背后这么一冲,立刻就会全军溃散因为背后几乎无人守护。
所以,基于这种利弊都十分明显的基本阵势进行操练之外,凌皓还酌情增加了偃月阵、鸳鸯阵、螃蟹阵的操练。
偃月阵,顾名思义,就是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环境当中。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记载道“右翼军继步军北引而东,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军据其两端,使贼不见首尾。”
鸳鸯阵则是一种更为适合单兵作战的阵法,阵形以11人或者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地进行了结合,也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戚继光正是凭借着此阵法,率领着“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螃蟹阵则是清晚期,太平军作战时三队并列的战斗队形。
螃蟹阵要求左右两翼人众,中路人较少,形似螃蟹状,故名。
它是太平军常用的克敌致胜战法。另有记载说,太平军常用两翼钳形合围战法,名为蟹鳌阵,战法与螃蟹阵类似,或为其异名。
战斗中,这一种阵法,极为灵活,根据敌情变化极多。如敌仅分左右两队,就以阵的中队分益左右翼,也成两队。如敌前后各一队,就合左右翼的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间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敌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敌出四、五队,也分为四、五队次第迎击。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阵尤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阵与敌交战,后出大阵包围,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将敌包围。
螃蟹阵变化虽然复杂,但损左益右,移后置前,运用之妙,在于统将根据敌情,临时指挥。其进退开合的疾徐,只须几个大旗手娴习,全军望大旗向那里就向那里奔赴。所以一军用了几个大旗手,便可以指挥万众,略无参差,提纲挈领,深得以简驭繁的妙用螃蟹阵一作蟹螯阵,又称为荷包阵,也称为莲花抄尾阵。
而螃蟹阵的布阵方法要看敌军分为几队,然后灵活地改变阵法进行迎战。
如果敌军仅有左右两队,便把阵中中间一队分别增派到左右两翼,也变成两队。如果敌军是前后各一队,则把左右两翼的前锋合为一队,使左右两翼的后半部分军队与中间那一队人马合起来,变为一支平列的队伍,做为前队的接应。如果敌军左边一队的兵力多,太平军也变为偏左阵;敌军右边一队兵力多,太平军就变为偏右阵。如果敌军分为四、五队,太平军也立刻变换成四、五队,分别迎敌,采用大阵包小阵的方法。有时先以小阵迎战敌军,然后排出大阵包围敌军。有时小阵的军士装成战败,诱使敌军追击,进入埋伏圈后,伏兵四起,包围敌军,阵法变幻莫测。
至于队伍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全靠临时指挥,这个指挥权操纵在司令官手中。而队伍前进、后退、分开、合并速度的快慢,全靠几名大旗手的熟练程度,士兵们都悬着一颗心,看大旗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没有一个敢后退的。所以,太平军从不演练技艺,而专门练习急速奔跑,几名大旗手每天都到军帅处听候将令,所讲的都是打仗时的机宜,一军之中只要有这几个人,便可指挥千军万马。太平军的将领们知道要想使队伍整齐划一,就要抓住要领,并且深深懂得以简驭繁的奥妙。
清军中负责搜集太平军情报的张德坚在著作中也指出了螃蟹阵的精妙之处“螃蟹阵者,乃贼中三队平列阵也,中一队人数少,两翼人数多,形似螃蟹,故贼中创此名目。逃出难民,及惯与贼战兵勇多知之。贼军平列视我军分几队,即变阵以迎战。如官军仅左右两队,贼即以阵之中队,分益左右翼,亦为两队。如官军前后各一队,则合左右翼之前锋为一队,以左右翼后半,与中一队合而平列,以为前队接应。如官军左一队兵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官军出四五队,贼亦分为四五队,次第迎拒。其大阵包小阵法,或先以小阵拒我,后出大阵包我,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以包我军,皆贼之惯技。至于损左益右,移后置前,临时指挥,其权则操之贼目。其进退开合之疾徐,惟大旗数人娴习,群贼悉提心在口,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无敢或后,故贼中不演技艺,专练急奔。大旗数人,日至所管伪帅处听令,所讲求者,皆接仗机宜,一军用此数人,便可役使万众,略无参差。振裘挚领,深得以简驳繁之妙。贼目何知,想由熟计苦思。不觉暗合于窍要耳”
此外,还附赠了一个特殊阵型,就是连弩阵。
之所以增加这样一个训练课程,主要还是因为凌皓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骑兵的配置和适应性条件,除了在阵型训练上进行加强以外,也要增加他们的远距离杀伤能力。
火器就不要想了,那么就只有从弩阵上下功夫了。
说起弩阵,凌皓最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弩阵和叠阵。
弩阵是一种发扬蹶张弩一种用脚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张弩大威力的阵形。分成三列,从后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瞄准射击。
运用时,第三排射击后,则通过两列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
通过这种轮流替换的方式来获得持续的较密集的远程打击能力。叠阵则是宋代四川吴氏兄弟创立,见于宋史,也是分为三列,刀枪持长兵者居前,弓在后,最后面则为神臂弩或者为踏蹬弩。
这样的安排是很接近实战要求的,作战时,全军跪坐,当敌接近至100步时,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这是为了测距,若可入敌阵,则神臂弓手俱发,敌接近至70步时,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平射弓手俱发。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如此,使用远程打击武器层层拦截防御,削弱敌骑兵迅速机动的能力,使野战中以步兵抗骑兵成为可能。
其实这也是凌皓比较无奈的安排,在这个高武世界里,技多不压身是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现在多教他们一点,他们将来的伤亡数据就会降低一些
何况,秦国的弓弩技术本来就不差,只需要再做上一些技术性的改革就能够让它变成更强大的远程杀伤性武器。
所以,凌皓把连弩制作技术给打包献到了咸阳城,听说现在在秦国墨苑的研究之下,已经出现了可以一次连发十支箭矢甚至十五支箭矢的连发弩了
但是目前这连弩还在实验阶段,而且重量上也比较吓人,这些连弩都是青铜材质的,可能需要一个人单膝跪地呈九十度直角以水平线来双手抬着才能进行射击
但目前的实验品都已经验证了凌皓这种制作工艺的技术含量很高,连发弩的确是可以实现的。
虽然在重量上还比较笨但可以通过改进材料来进行实验嘛。
既然秦国内部都已经试验出来了,凌皓自然也能从中拿到一份实验数据,来训练自己招来的这八千“子弟兵”们
“第一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第二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第三轮,上弦,抬手,跪地,准备,发射”
自从开始阵型训练以后,每个军士都不敢掉以轻心,除了每天处于高强度且十分一致的训练当中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凌皓安排苏烈来训练这帮子完全没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实在是“魔鬼本鬼”的“明智之举”啊。
因为苏烈如今也突破了地锁五重境界,这帮子人里谁也打不过他,自然只能乖乖按照他的指示来训练了。
“王有生,你别给老子偷懒,去那边,五十个俯卧撑”
“杨国清,你也别幸灾乐祸,给我去打一大桶水过来,今天你就给我泡在桶里闭气一个时辰,不准出来”
“还有你,许雯雯,别以为你是娘们我就不敢罚你,去操场上跑上十个来回,不跑完不准吃晚饭”
“阴仙儿,你上次连弩射击测试不合格,给我留下来继续练不练到十支箭矢中八支靶心的话就不许走”
军士们心里对苏烈又爱又恨天哪,您还是饶了我们吧不过练完以后据说有酱牛肉吃啊,那还是继续练吧。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