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外(一)
作品:《大唐农圣》 新书大唐乐圣已经上传,欢迎各位老朋友前去品鉴。
书号1013302234。
农部尚书这个位置其实一点也不好当,尤其是国家大了,人口多了之后。
光是产出的统计,种植片区的规划,各地方的气候,土壤成份的调研,就是一个能够烧死人很多脑细胞的东西。
更加别说将大唐较为先进的农学技术,向各个种族人群的传播,这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精力来做的系统大工程。
而如果,这个职务,还要涉及政治权利,需要代表一大拨人的政治利益诉求的话,那么,想要当好这个官职,那就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孙得寿,是大唐历史上,尚书级主官中,在职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了,从贞观中,到乾顺十五年,他做了六届,将近三十年的农部尚书。
然而,皇帝李承乾,在他离极限退休年龄,还差最后一程的时候,交待了一个任务给他,便是奏请让他自己退位。
才做了十五年皇帝,李承乾就要撂挑子了,而且,还让孙得寿,这个农门大师兄来给他退位背锅,要知道,现在,李世民和孙享福两大圣人,可都还没有死呢!
他要是做了太上皇,那李世民怎么算?太太上皇?
然而,李承乾的这个任务,下达的十分坚决,不容孙得寿拒绝,因为,他是真的快撑不住了,一个农部尚书肩上的任务尚且如此之重,那么,作为皇帝,他只会更加忙碌。
于是,年近六旬的孙得寿,从长安,搭上了去善阳的火轮车,因为他知道,此时,他的兄长孙享福,正在善阳与另一个可能成为圣人的人为伴。
那便是在医学院做了四十年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推广的孙思邈。
几十年前的善阳,不过是北方草原边地的一个小县,城池用来当牲畜棚,孙享福都嫌小了些。
在他的不断推动下,这座城池已经走过了三次转型的阶段,从最开始的传统工商业城市,转型为技术创新城市,之后,又转型为教育发达城市,现在,它又进行着第四次转型。
孙享福称之为现代化城市。
对比起前三次的转型,这次一次的转型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变化的幅度,更大一些,但是,没有人怀疑它会转型失败。
因为,孙享福是圣人,到目前为止,他说的话,都没有错过。
后世,从蒸汽机诞生,落后的封建时期,开始向工业化时代转型,到最终建立起现代化城市,差不多用了两百年时间。
而大唐,由于孙享福这个穿越者的改造,基本上不需要用到两百年的时间,就能推动这个社会,一定程度的达到现代化。
因为,有了他在思想上的指引,所有的人,都不用走那么多弯路,在智商上,古人和现代人,可是没有多大差距的。
只要他们学习的,是先进的科学知识,接受的思想,是科学创新思想,那么,一两百的时间,足够他们将社会推动到一个可以堪比现代社会的高度。
孙得寿在善阳火车站下了车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光秃秃的泥巴地,车站的地板,墙壁,全部都是瓷砖,城市的街道,全部都是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人行道,车行道,景观树,花坛,全部都有专门的建筑设计,精美而又整洁,方便。
至于街道两侧的房屋,已经很难见到低矮又占地的建筑了,层的,那只能算是小楼,八到十几层的高楼,也有不少。
而且,这些楼,已经不需要靠走楼梯一阶阶的爬上去,因为,像这种高档楼房,大多都通了电,有一种用电带动的升降梯,可以帮助大家上楼。
这是二十多年前,电开始被广泛应用之后的一种进步,据说,再等几年,善阳这边的煤电厂建设完毕之后,整座城市,都会通上电,大家再也不用忍受单个的蒸汽发电机的轰鸣声了。
需求改变社会模式,在享受了电带来的便利之后,即便是孙享福十分的为未来的环境担忧,也阻止不了人们对它的热情。
所以,当轿车从车站驶向善阳医学院的时候,孙得寿可以看到主干道两边,一根根已经立好,甚至装上了大灯泡的电线杆,只等全城通电,这些照明设施,就能全部亮起来。
最多再有几年时间,它就能达到二战时期,北平,或者上海的水平。
车辆停下来之后,孙得寿在医学院现在山长,甄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院内,一处最僻静,却被所有医学院的学生,当作圣地的地方,医药研究实验室。
“得寿来了。”
一声淡淡的,和蔼的声音,在安静的研究室里,向走进来的两人悠悠传来,并不显得苍老,虚弱,只是故意压低一些而已。
“见过兄长,孙”
“嘘!”满头白发的孙享福,将枯瘦的手指,放在了自己的嘴唇边,轻嘘道。
转了转头,看到里面的人似乎没有被打扰,孙享福朝孙得寿招了招手,他便跟了上来。
桌子上,有众多的玻璃缸,玻璃瓶,或者玻璃橱柜,注射器,酒精灯之类的,用以医药研究的工具。
此时,走廊的尽头,一个造型奇特的轮椅上,身材已经变的十分瘦小的孙思邈,一双深陷的双眼,正盯着地上一个大大的玻璃缸。
他是大唐唯一的百岁老人,甚至,他每活一天,都是一个人类寿命的新的世界纪录在诞生。
然而,他没有安逸的停下来享受余生,每天凌晨四五点,他就开始在这间实验室里工作,直到在这张轮椅上睡着,被他的研究助手送回房间。
这些年,被他研发出来,可以医治各种病症的中成药丸,已经多达两百多种,很多,甚至已经十分接近后世的成药,能够快速治疗很多病症。
他所盯着的玻璃缸里,有十几只白色的老鼠,其中,大部份已经变的十分萎靡,但是,有四只做了标记的,却是活蹦乱跳的在缸子里跑动。
这个反差鲜明的对比,让孙思邈的手在不停的颤抖,他好像看到了一种成功,因为,在两三个时辰前,他先给缸子里面的白鼠,全部注射了化脓链球菌,又给四只现在还活蹦乱跳的白鼠,注射了他试验了数百种方法后,提纯出来的天然青霉素。
“成,成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这种青霉素真的有效。”
在几人站在他的身后,和他一起盯着那些小白鼠看了十几分钟后,看到其它所有的白鼠都死去,唯有那四只仍然健康的活着的时候,老人家终于激动的喊出了声,甚至,将骨瘦如柴的胳膊,挥舞了起来。
“这将是人类医学史上,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进步。”孙享福的喜悦,同样溢于言表,一把抓住孙思邈的手,上下不停的摇动道。
又让甄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所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医师,以及医学院的学生,没过多久,整个医学院内,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然,跟着大家一起傻笑的孙得寿,还有些懵逼,他搞不懂,一个可以救活白老鼠的药剂,有什么作用,值得大家这么高兴。
似乎是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惑,示意他跟着自己,在医学院外面走走的孙享福一边走,一边道,“这种药剂,经过再进一步的试验之后,将可以广泛的运用到人类身上,帮助人类,对抗大多数病症,而且,能将今后医治病人的成本降低几十,甚至几百倍。”
“几十,几百倍?”孙得寿有些震惊道。
要知道,农学院的学生,开始大量研究,种植药田了之后,大唐的医药方面的成本,这些年,是一降再将,在全民实现了免费医疗政策之后,朝廷每年支出在医疗方便的费用,还不到五千万贯。
要知道,现在的大唐,可是有将近三亿多人口,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每年在医疗上面的花销,才一百六七十文。
如果再降几十到几百倍,那岂不是说,平局每人只花几文钱,甚至,几文钱都不到?
“没错,生产青霉素的成本极低,在对其不过敏的人群中,只需要一两针,就能快速治好大多数伤寒发热的常见疾病,它一旦全面研制成功,那么,以后,大家看病,就不需要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买回去煎,或者吃一堆的药丸,挨好几天才能治好,能够大大的减少用药成本,和医患双方的时间成本,是对传统医药业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这么说来,这个药剂,确实厉害。看来,我们农部之后的药田规划,还要做出相应调整了。”孙得寿理解了这里面的意思之后,点头道。
孙享福笑了笑道,“是的。一些不必要的药材,以后,应该是不用种那么多了,另外,此次你跑来善阳,想要我帮忙解决的问题,我基本上已经帮你解决了。”
“基本已经解决了?”孙得寿再度懵逼看向孙享福道。
孙享福笑了笑指了指孙得寿的头道,“你啊!越老,就越不喜欢动脑子了,看来,也是时候退休了。”
孙得寿点了点头道,“是啊!越靠近六十岁,就越觉得体力不济,思想,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孙享福知道他现在还没有想透,便点明道,“你刚才,便已经见证了一个新圣的诞生,承乾想要退位,把这件事情完成了,就顺其自然的可以退了。”
闻言,孙得寿老迈的身躯一震,顿时整个明悟了。
过往的十八年已经证明了,一个新圣的诞生,对于国家的安稳,或者一门学科的发展,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现在,已经不止是善阳一所农学院在专业教授学生学习农科知识了。
全国所有新生,从小学开始,就有一定量的基础耕种教学,到了中学毕业,基本就具备独立耕种田地的本事,当然,在中学还可以将其列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志愿,在毕业以后,考取分布在全国的数十间农学分院。
现在,每年毕业的专业农科生,都有好几万,不输给其它各个学科,他们毕业后,大多都会进入朝廷,从事公共事业,是国家和人民,不可或缺的一个人才类型。
如果李承乾在位期间,能够出一位新圣,那么,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在这个没有外敌的时代,大唐在吃饭和看病两个方面都站住了脚,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