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院试!院6试!

作品:《家门的荣光(科举)

    暑天来了, 天气越来越热,梁若琼把床榻、坐塌都换上了凉垫,每天傍晚魏停云从府衙回来, 她都会让他喝完绿豆汤解解暑。

    “夫人!看!”魏停云蹦过门槛进门, 朝她招摇手上满满的成贯的铜钱。

    这是他半个月在府衙做书吏的劳动成果:“夫人, 拿去花!”

    魏停云极为骄傲。

    梁若琼笑笑,说他这钱挣得可不容易, 晚上说梦话还在背律条、写判词:“相公自己留着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她拿绢帕擦擦他脸上的汗水,让他快去喝绿豆汤。

    魏停云想喝冰镇的, 所以回来的路上在铺子里买了冰块子。

    大昭的百姓们,会在数九寒天去河里凿冰,存到深窖冰室里,夏天能自用,也能拿出来卖钱;

    也有从最北边运来的冰,因为要加上运费所以价格贵一些;

    铺子里卖的小冰块则大部分是商家们用硝石做的。

    梁若琼让他少加一些,夏天食冷饮伤身, 就好比一个小火炉燃的正旺,嘶啦浇一盆冰水。

    魏停云嘴上说着夫人说得是, 手上却哗啦啦的往里倒冰块, 拿着小勺舀着, 咯嘣咯嘣开吃。

    这半个月来,他对律典更熟悉, 用得更顺了,但相应的,没去府学,诗赋、经义、公文等科也没时间温习。

    距离院试还有五十天, 他要投入紧张备考了。

    盛暑,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左手芭蕉扇、右手毛笔,魏停云每每一坐一两个时辰后,都是汗流浃背。

    晚上睡觉在屋里觉得热,两个人就拉上凉席去院子里睡。

    古代的天空很清澈,明月高挂,繁星满天。

    魏停云还暗想,自己看到的这轮明月,和他穿越前看到的会不会是不是同一个呢?

    这样一想,觉得十分奇妙。

    魏停云半夜醒来,发现梁若琼在给他扇扇子,难怪他睡得这么舒服,感觉一阵阵连绵不绝的晚风。

    ※

    八月六日,黄道吉日,院试开考。

    农历的八月,已进入初秋,昼夜温差,白日正午仍然热,但早晚却十分凉爽。

    秀才功名的临门一脚,就看这场考试了。

    相比于县试和院试,所有人都有一种凝重,寺庙祈福的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香油钱挣得盆满钵满。

    经过了两次大考的魏停云,已经淡定了许多,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科考模式和套题。

    诗赋、经义、公文做得都算顺风顺水,他有时候边答题脑子里还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

    一个人说:魏停云真是平平无奇的小天才!

    另一个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努力得来的回报!

    魏停云:别争了,我宣布你俩说得都对!

    刚嘚瑟完,第四场考策论,就出现了拦路虎。

    题目给出了:‘大昭朝廷的法定货币为昭元通宝——小平钱铜质、径一寸、每枚重一钱一分,正面为先书法大家的四字隶书,背面为祥云、瑞纹,工序繁琐、制作精良;

    但市面流通中,此钱愈发见少,私铸的、加入锡铁杂质的鹅眼钱、鸡目钱等,粗制滥造、叠不过三寸的劣钱却日益充斥,官府屡禁不止,兑换不顺,民不斥劣钱,何也?’

    这道题是很贴合实际的,魏停云手上就有这种鹅眼钱,锡铅铁材质的都有,又轻又丑,平时都是先花这些钱,足量重的大昭通宝都先存放起来。

    尽管官府一再申明,不让用,但在市坊间依然流通,一般时候是两个钱抵一个大昭通宝,有时候是三个钱。

    法不责众,官府没办法只能出钱让百姓兑换,但去官府兑换是五个钱换回一个大昭通宝,还不如自己直接花。

    这考得不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吗?

    魏停云没想到,在古代竟然能用到这个。

    魏停云之前不是市场、金融等专业,只是看闲书的时候了解过一点。

    所以解题前,也思忖了好一阵,此次院试时务策就这一道大题,权重比值可想而知。

    首先,把‘论劣币驱逐良币’,这样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标语先写上去,还不先声夺人震惊阅卷人?

    策论考试虽然叫时务策,但如果考生有博古通今的学识和能力,是很加分的。

    所以魏停云打算要先追溯前朝历代,出现这种现象且严重的朝代。

    西汉王莽改制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他当政后,从百姓手中掠取财富,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发行了大面值却不足重的虚钱;

    本来一个五铢钱是一文钱,他另外随便再搞几个,朝廷发行将币值定为五十文、五百文、五千文,最后还搞出了二十八种币,龟货、贝货、布货都上了;

    最后导致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百姓破产、民不聊生,王莽政权七年即告覆灭。

    再往下,东汉董卓毁坏五铢钱,熔铸小钱;

    三国蜀汉、吴国,铸以一当百、当五百、当二千、五千的大钱;

    北魏孝明帝,为解决财政困难,广开铜矿,大量铸币;

    隋炀帝时奢靡,官钱领头缩水,成为五铢钱的绝唱,同时私铸泛滥;

    唐肃宗铸造乾元重宝,以一当开元通宝十个、三十个、五十个,导致后来物价飞涨,饿死者相枕于道;

    宋朝庆历重宝、崇宁重宝、交子纸币也是如此,动辄以一当十,弥补财政赤字,同样导致通货膨胀……

    魏停云陈述完,历史教训后,即可引入当下大昭劣钱屡禁的困境,简单描述一下,再引申升华更深层次的“劣币驱逐良币”。

    甲作坊出品的布匹,质量上层、工序繁琐、用料讲究、花色精美,成本高,卖一百文一匹;

    另一家乙作坊出品的布匹,质量中等、工序减少、用料讲究性价比,花色尽量靠拢甲作坊,卖八十文一匹。

    这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八十文的好哇,又便宜又质量好,因为他们并不具备这种专业辨别能力。

    而后,又有一家丙作坊,原料和工序能省就省,做出来的花色却与也与甲乙作坊难以分辨,在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的情况下,卖五十文一匹,这时候,人们又会来买这家的。

    渐渐的,甲乙作坊要么坚持自己,然后最终倒闭,要么也走丙作坊的路。

    同样的,在其他领域也是,假如在一个教舍,大部分人每天谈笑、推牌九、玩乐,那些认真读书的人,有人会渐渐加入他们,有人不想被同化会被“驱逐”离开。

    再有,员外雇佣四个人砍柴,一个人很卖力,每天自己砍的比其他三人还多,但因为砍的柴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他觉得很委屈,就告诉员外,员外就让每个人单独放;

    后来发现他果然砍得柴比其他三人加起来还多,员外就给他涨薪水,别人一天五十文,给他一百文;

    他就想自己应该得到一百五十文的,而其他人也因为员外给他涨了薪资而孤立他,所以他也会离开,即逆淘汰。

    魏停云还想写自己去买豆腐西施家臭豆腐,前几次不会插队都买不到,后来也学别人不遵守秩序了,才能抢到…想了想算了,别写这个了,影响形象。

    引申升华完了,最后不能忽略题目所问,回归来板上钉钉——既说明问题源头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大昭先帝时期和景治皇帝登基初年,和北方外敌时有战火,内有叛乱,曾一度铸造了折二、折五、折十的大钱,还发行过纸钞,后来通货膨胀物价涨高后全部贬值了,不足值的货币,带有信用货币的性质,这样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度是下降的。

    同时,官府一面禁劣钱,另一面却不以身作则,就拿府衙支付给魏停云的薪水里,竟然也有一些劣钱,你官家都用,我百姓为什么不用?

    其次,大昭商品经济繁荣,银子价贵,一般百姓很少能用到,日常生活对大昭通宝铜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大昭却总共只有九座铸钱炉,大昭通宝的制作过程又十分苛刻、讲究,物以稀为贵,大昭通宝就会被人们收藏、保存起来……

    再者,人们对于常通的标准的、足值的大昭通宝铜钱和银子,都倾向于押在手中,先花劣钱,朝廷之前想要收回民间私铸流通的劣钱,给出的比例是五个劣钱换一个大昭通宝铜钱;

    后来看百姓们不愿意兑换,就提高到三兑一,甚至二兑一,这一下持有劣币的人,却更不舍得出手,在观望等待,说不定还得一兑一呢,这样不稳定的兑换,无法让人信服。

    最后强调,劣币危害吾皇大昭江山、税收稳定,还会导致币多物少、物价上涨、百姓财富缩水、社会不稳;

    朝廷要解困境,手既要长、又要短、既要自持、又要有力。

    长与有力,在于打击劣币制造、掺杂熔铸、私下兑换,从源头管控;

    短与自持体现在,不与民争利,即使在遇到短暂财政困境时,不乱铸乱发货币、朝令夕改;

    而针对兑换困境,魏停云提出首先应该稳定兑换值,并载入律典,张贴在市坊、乡间,增强可信度和权威性,并限定期限;

    同时利用舆论力量,例如以内部人士的来源放出风去,超过某某日,劣币将会成为废钱;

    只放风还不行,要迫使权贵官富之家先行动,百姓们看大人物们都在兑换,就知道风是对的,自会挤破头……

    对于引申升华的部分,也要做出解决,即要深化改革,建立一套良善标准,这套标准适用于各个领域,最终教化百姓温良恭俭让,商户们诚信经营、良性竞争……

    本届的时务策有多难,从魏停云面前经过的,就有四个人被抬了出去,一个口吐白沫、头发凌乱,一个大叫着“天要亡我”、一个不停的水泼自己,许是中暑了叭……

    魏停云回到家,拿着一枚劣钱看了许久,然后把它扔到地上,恶狠狠的踩了几脚。

    “相公,没酱油了,你去街口铺子打一壶。”

    梁若琼在厨房喊道。

    “哦,好~”

    魏停云把劣钱又捡起来,吹了吹擦了擦:算了,还能花呢。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